图说智能供应链管理

   2016-12-08 原创图说智能化3230
核心提示:总的来说,智能制造现阶段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在未来迈向智能制造、智能工厂之时,也要充分利用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已广泛应用的工业自动化设备。未来的智能制造首先是基于重新设计的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产品再设计,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系统。
     当我们讨论智能工厂时,不能忽略的核心要求之一是要实现信息流、物资流和管理流合一。通过ERP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最新的物联网(接入产品和其对应零部件)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让信息流和物资流合一。做到对每一个个体产品、零部件在生产的全流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操作和事后追踪。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使得其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很多中国企业连工厂的管理通报都并不完备,即使是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在前几年才消灭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建成了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但是距离全面地、有效地管理信息和综合使用信息还有相当的差距,更何况智能工厂对于信息的创造性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智能制造对于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挑战影响是深远的。它将原本按照计划管理的工厂生产,切割为更小的单元,既可以动态规划从而平滑生产波动,也能更快地跟随市场的反应进行产能的调整,同时也能实现最低的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大幅提高生产的周转效率。厂商由此能够获得对用户需求、市场波动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生产所有涉及的零部件都因为物联网而广泛互联,厂家有望实现实时库存(Justintime)——在传统工厂中最多是在厂内库存管理中实现,而在智能工厂市场,这样的实时库存可以将供应商也纳入进来,从而实现真正的实时。它带来的好处是全方面的,包括:降低成本、提高交付效率、管理产能等。
    智能工厂在软硬件上对当下的制造形态进行诸多改进,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管理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对于智能工厂来说,其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崭新的,且多层次的:首先有能够重新设计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产品再设计、大数据分析等复杂工作的高级人才;其次是有能够维持智能工厂日常设备调试维修、供应链运营等工作的中级人才;最后是要具备整个工厂的人力资源升级以满足智能工厂更高的操作和运营要求的人力储备。而其管理结构,因为信息化技术、自动化生产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更加扁平化,原本从班组到线、再到车间、单元的生产结构需要面向新的生产设置而进行调整。
中小企业也可实现智能制造
    当前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消费者行为改变、产品周期缩短、供应链风险增加、售后服务复杂化等。在这些方面,所有的企业都在面对着挑战,而对于依照传统模式组织生产的大企业来说,这样的挑战更加严峻。
    而新技术如3D打印、智能化设计软件等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产业分工和产业集群的兴起也让企业不用再像三十年前一样完成制造业从头到尾的所有工作,创投、众筹及产业链金融等创新的金融手段也让中小企业比过去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
    在这样的形式之下,中小型的制造企业应该率先实现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响应,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用信息化的手段、自动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来改造自己,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智能化生产的目标。
    总的来说,智能制造现阶段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在未来迈向智能制造、智能工厂之时,也要充分利用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已广泛应用的工业自动化设备。未来的智能制造首先是基于重新设计的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产品再设计,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系统。它需要形成一个标准,自动化设备需要接入这样的生产体系,首先需要具备的是功能和应用场景上丰富,满足生产需求;其次是满足信息采集的需求,这里的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操作信息;第三,是要在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工序工艺的标准化,零部件的标准化)保留一定的生产柔性;最后,自动化社会的使用界面友好、维修养护费用较低、调试简单等特性也会加快此类设备的普及。
 
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智能输送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智能输送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怡鹏达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粤ICP备2023057463号  |  粤ICP备2023057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