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和法律遏制智能设备“偷”隐私

   2018-12-04 大众日报6750
核心提示:□王琦智能摄像机、电视盒子、智能打印机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许多智能设备,但这些设备大多存在安全隐患。360安全大脑对50余个品牌
 □王琦

智能摄像机、电视盒子、智能打印机……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许多智能设备,但这些设备大多存在安全隐患。360安全大脑对50余个品牌近200种不同机型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与分析,发布了《典型IoT设备网络安全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一些常见漏洞可轻易导致IoT设备丧失控制权,任人摆布,其中摄像头成为“最不安全设备”。(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

网络智能时代的迅速发展,相信是近几年来人们最深切的感受,从手机的应用、远程视频聊天,再到移动支付等等,智能设备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智能时代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隐患。 
诚然,要获得便利就必然付出一些个人信息代价,比如点外卖、寄快递就要提供地址和电话。但和现实中直接打电话点外卖不同,智能软件功能更为强大,比如电话薄、短信阅读、位置以及摄像头等等,都可以成为隐私泄漏点。相信大部分人和笔者一样都是“科技小白”,在应用智能设备时并不了解哪些权限是必需的,哪些是非必需却可能带来隐私隐患的,为了便利,就稀里糊涂勾选同意了事。殊不知,这个过程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隐私泄漏。

数据时代的发展过于迅速,但人们的隐私保护观念却远远还未跟上时代的发展。与之相反的,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大数据库,或者某些更多原因,大多故意模糊隐私保护选项,甚至引导人们忽略隐私保护来换取便利。有些商家甚至直接设立霸王式规则,不开通权限就无法使用软件。要看到,如今要让人们远离数据,放弃便利来换取隐私的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而一味依赖企业自律来自觉做到完善隐私保护,显然又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那么,为了便利,我们的隐私难道只能处于“裸奔”状态吗?

隐私保护不能仅寄望于智能设备生产运营企业。对此,我国法律法规应走在前面,不能在公众被窃取隐私,影响生活,甚至造成伤害之后才建立保护“栅栏”,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智能设备权限漏洞有所要求,将隐私泄漏的可能性控制在摇篮里。同时,普及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让人们真正认识到隐私保护并有意识保护自身隐私。再者,对恶意窃取和泄漏用户隐私的企业应给予严厉处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重视隐私保护。需要看到,隐私保护不仅仅关乎民众个人,更关乎着科技发展、著作版权、财产安全、国家军事等方方面面,因此,做好隐私保护,给隐私上好栅栏是我国科技和法律亟待解决的问题。
 
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智能输送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智能输送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怡鹏达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粤ICP备2023057463号  |  粤ICP备2023057463号-1